辊道窑烧瓦操作流程及预热带氧化处理方案
时间:2025-05-30 09:19:01 点击:83 次
一、辊道窑烧瓦标准化操作流程
1. 原料预处理
- 瓦坯原料(黏土或页岩)需经过破碎、筛分(颗粒度≤2mm)、陈腐(48小时以上)处理,确保塑性均匀。
- 注:根据《建筑陶瓷生产技术规范》(GB/T 4100-2015),坯体含水率应控制在18%-22%,过高易导致开裂。
2. 窑炉参数设定
- 温度曲线:预热带(200-600℃)、烧成带(1100-1200℃)、冷却带(800℃以下),总烧成时间约60-90分钟。
- 辊速调节:根据瓦坯厚度调整,例如6mm厚瓦片辊速为2.5m/min,误差±0.1m/min。
3. 成品检验
- 抽样检测吸水率(≤10%)、抗折强度(≥15MPa),合格率需达98%以上。
二、预热带氧化问题的成因与处理
1. 氧化现象分析
- 预热带(200-600℃)若氧气过量,会导致瓦坯表面过早氧化,产生色差或结构疏松。常见于天然气窑炉空气过剩系数>1.2时。
2. 解决方案
- 气氛控制:降低助燃风量,使空气过剩系数维持在1.0-1.1(参考《陶瓷工业窑炉设计手册》)。
- 温度优化:在300-500℃区间采用阶梯升温(如300℃保温20分钟),减少氧化反应时间。
- 设备改进:增加预热带排烟风机功率(建议≥5.5kW),加速废气排出。
三、延伸问题:烧成缺陷的关联处理
- 案例:某厂因预热带氧化导致瓦片红斑,通过调整烧成带温度至1180℃(原1150℃)并延长保温时间10分钟,缺陷率从12%降至3%。
(注:表格示例)
 上一篇:辊道窑补气是什么意思
          下一篇:盐浴淬火炉与网带炉在工业热处理中的核心差异解析 
      